你知道嗎?Collaction 會根據隱私權政策使用 Cookie 來提升您的用戶體驗、以及加強系統安全。

撲水 Water for Free

「撲水」係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將全港可供市民自備水樽免費斟水的地點標示在地圖上,鼓勵大家以自備水樽代替飲用膠樽水,以減輕膠樽垃圾圍城的問題。
良食。膠樽水?!
Rachel Pang

良食。膠樽水?!

這個週末一連兩天大埔生活書院舉辦了一個名為「良食市集之 — 食之者眾」活動。我之前去過生活書院參加活動,很喜歡這個地方,也欣賞生活書院的經營理念。因為有朋友在此開檔,昨天專程到場支持一下。

到達現場,首先看見的是手工食品的市集,有賣手札咖啡的、有賣手工麵包的、有賣溏心蛋的、有賣新鮮有機菜的、有賣 lemonade 的,市集有水斟,也提醒參加者自備餐具,場內也有指示洗滌餐具的地方。我也開心愉快的用自備的水樽買了 lemonade 來解渴。

看完了市集,移步到課室裡面看展覽。那個關於現代食品工業問題的展覽確實精彩,一個展板上掛上了幾十瓶香精讓參觀者去聞,讓大家去猜猜這是什麼香味,答案在瓶子的旁邊的小卡片上,你翻過來就能開估了。那些惹人喜愛的草莓味、北海道牛奶味、雲呢拿味,通通不過是一些化學合成物而已。背面那個展示食品顏色添加劑的設計概念相同。坊間那些空氣麵包裡面放了什麼添加劑來防腐膨脹塑化,一一陳列出來。展覽用的木架明顯是手工精製而成的,跟負責講解的義工聊起,她說這個展覽大家籌備了好幾個月。同場也正在進行有關於種植和食物的研習室,根據市集的資料介紹,「研習室內藉由食物的議題,重新檢視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大自然的共生關係 。歡迎一眾關注食物、耕種、和可持續發展的朋友來聚一聚!」

參觀展覽完畢,想起剛才碰見龐一鳴時他說下午三點半有他的分享,遂前往禮堂撐場。到達時分享已經進行了一半,龐一鳴正提到河源這個地方距離香港不過三個小時車程,從食物生產這個角度而言,廣義來說可以將之視為本土生產。此時我猜想一定是因為臺上另外一位講者的食物生產地在河源吧。怎料幾位現場工作人員突然出現在我身後,開始派發這位講者送來的河源礦泉水!

我向這幾位工作人員質問為什麼要派膠樽水,她們不住的說因為是嘉賓送來的。我反問就因為是嘉賓送來的你們就要派了嗎?這個活動的主題不正正就是是叫人檢視人與大自然的共生關係嗎?爭論間,台上那位送了幾箱水來派的嘉賓向我們問道:「我帶來的水有什麼問題了?」

既然你問到,我就話你知啦!香港每日掉 136 公噸 PET 膠樽落堆填區,以每個膠樽重約 25 克計算,為數超過五百萬個。除了塞爆堆填區數百年都不化,亦有數之不盡的膠樽流落大海,分解後變成膠片膠粒,毒害誤吞膠粒的海鳥和海洋生物。人掉膠,魚吞膠,人食魚。塑膠已經進入人類的食物鏈,你話這算不算是問題?

事後我於主辦單位的活動面書專頁留言查詢為什麼這個鼓勵參加者「走塑」、自備餐具、為攤檔負責人提供可再用飯盒午餐的良食活動會自相矛盾地「派膠」大送膠樽水?可惜在交稿前仍然沒有收到回應。盼生活書院賜覆。

原文於立場新聞刊登

小額支持項目

喜歡這個項目?小額支持使他們為社會帶來更多創新元素!

HK$

Collaction 拉近您和您最關心的社會話題

撲水 Water for Free 透過 Collaction 管理項目及尋找各路英雄的協助,在這裡您可以追蹤有趣的社會創新項目,並以您的力量一起協作更好的社會。

您也有好的故事及有趣計劃?加入 Collaction 介紹您的項目!

加入 Collaction 了解更多

追蹤我們

LANGUAGE / 語言

© 2014-2023 Made with by Collaction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