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ber 香港古樹皮圖鑑之前受到蘋果訪問,個訪問終於登場啦~!多謝記者朋友發掘我地出黎!
-----------------
「我哋諗香港有好多朋友都好關心樹木,但唔係喺話要斬嗰棵樹,或棵樹受到一啲天災人禍破壞佢嘅時候,先至去關心。」難得不用上班的假日,幾個90後卻選擇一大清早舉起相機,來到香港動植物公園尋找古樹。去年12月,他們的Android版本「Timber香港古樹圖鑑」應用程式正式登場,80幅本地古樹樹皮照片隨機顯示,更鼓勵公眾參與,上載古樹照片集腋成裘。樹木默默為城市付出,你又有多久沒有看看它們的樣子?
由5位90後組成的Collaction小隊,意即「collect resources, take action」,曾推出大受歡迎的「內容農場檢查器」,攔截內容農場網站。團隊旨在推動「crowd sourcing(群眾外包)」社區項目,例如2016年推出「Snappy香港街景相片資料庫」,收集安巿民上載的香港新舊相片製作今昔對比。眾人合作模式有如大學「上莊」,創辦人之一的Himphen(許孝謙)本職是I.T.人,談起Timber同樣雀躍,簡介公眾可到政府網站搜尋列入古樹名木冊的500棵樹位置,「影樹個部份唔係好複雜,我哋想每個群眾都參與其中,大家只要有手機又好相機又好,有啲可能喺巿區有啲可能喺好遠嘅地區例如沙頭角,呢一樣野唔係剩係我哋小隊可以做到,我哋一齊努力一齊影相,只需要影低send畀我地擺落個apps度,咁就可以一齊睇到喇。」
Timber創作靈感來自外國設計師Dan Meth發佈的動態圖片,圖中戲仿著名交友程式為木頭(timber)進行配對服務。愛惜樹木的人不少,但甚少會突然冒出為樹木留下「倩影」念頭,「經過你身邊一兩棵樹,或者原來甚至係好出名嘅樹呢,你可以影低佢影到佢唔同嘅特徵,例如樹皮樹紋,或者佢同其他樹縱橫交錯部份。」在程式內可為樹皮相片按「心心」或「交叉」,按下樹名可查看更多資料及地圖。Himphen笑言即使覺得樹紋「好核突會打冷震」也沒相干,「多個方式畀大家一齊去影相去留意啲樹,最重要係可以關心身邊嘅樹木,呢個就係我地做呢個apps嘅出發點。」
大家較為熟悉的crowd funding(眾籌),但原來只屬「crowd sourcing」一部份,另一位創辦人Nelson(陳浩軒)形容,「眾籌剩係講緊資金嗰part,crowd sourcing係講緊所有資源,可以係人力資源、提供物料或者其他resources,去令到件事一齊去完成到。」他指,無奈因眾籌在香港曾出過負面新聞,「令到大家可能對呢件事產生一啲恐懼或者負面印象。」不過困難無阻小隊向目標邁進,「我哋希望真係透過crowd sourcing擺落香港呢個公民社會入面,唔同嘅人去做唔同嘅社區project嘅時候,可以用呢個methodology(方法學)去參與,令到件事發展得更加暢順,令到個project可以行得更加遠。」較易量化的資金以外,群眾還有很多不同方面的力量,要推動社會創新,他們相信可以由下而上,群眾主導,甚至推動政府商界作出反應。
不過現實終歸是一場考驗,群眾外包在香港「work唔work」?以Snappy為例,相庫至今已有900多張相。Nelson認為,科技只是一個工具,而工具就是用以協助群眾令事件成真,「外國crowd sourcing做到,喺西班牙、台灣都好成功,但香港似乎就真係欠缺緊一個進步係呢方面,其實我就好想 crowd sourcing可以應用返係香港唔同層面……鼓勵更多巿民參與返落自己社區事務。」他亦覺得社交平台令人困在同溫層,希望藉由尋找古樹,令港人重新認識社區。
程式暫時共有40棵樹共89張相,團隊計劃3月拍攝中西區及灣仔餘下50棵古樹約100張相,現階段程式未能翻查用戶曾「心心」了的相片,團隊預計完成拍攝工作後再開發紀錄功能,始終小隊只能利用工餘時間完成開發程序,Timber成功面世已可謂超額完成。各位除了上載樹皮相,亦可靜待Timber「進化」,團隊甚至構思加入配對功能,隨時成為真正交友配對app,因樹結緣,頗有詩意。
關心要及時,樹木如是,社區如是,不妨花數分鐘抬頭將目光搬離那小小螢幕,記清楚這城市的樣子。
記者 黃翠儀
原文連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0218/5760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