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來自
露宿者時刻面臨災難的厄運。
解決什麼社會問題
透過在各社區建立露宿者『備災倉庫』,同時運用應用程式協調以下資訊操作:
1. NGOs 之間、教會、志願人士自願建立備災物資倉庫,及協商社區當有災難時之應變機制;
2. 露宿者面臨災禍時的通報機制;
3. 當社區發生災難時,應用程式掌握的各備災倉庫物資的進出數量、及發放救災物資的地理位置等數據,有助相關團體進行有效率的救災協調工作。
我們如何由0到1開始
1. 備災倉庫- 仍未建立,但將會以露宿者較集中的社區為起步試點。
2. 『露宿者備災倉庫』應用程式- 首階段公測版將於2017年6月份内推出Android版本。
➖➖➖➖➖➖➖➖➖➖➖➖➖➖
【露宿者備災倉庫】應用程式APP ?
?﹝公測版裝配功能,如下:﹞
? 通報、評估社區突發災情
? 掌握、實報備災倉存數據
? 地理感知災區距離、路線
"我們把創新科技和意念投入到社會上最無依靠的人!"
2017年6月正式上架Google Play?
? <https://goo.gl/a7FuxB> ?
➖➖➖➖➖➖➖➖➖➖➖➖➖➖
為何不是由政府推行社區備災
香港一直未有推動社區備災、救災的經驗嗎? 不是哦:
1. 文獻記錄,1953年深水埗石硤尾大規模火災,當年(六十多年前) 的香港政府,擔當主導在災後協調民間聯合救災行動,包括:“建置木櫃以便災民排隊領飯”、“並在深水埗街坊會搭一大棚,作為物資倉庫”、 “協調男女童軍、街坊工作人員、救世軍其他之志願服務,聯合組織辦理,監督分發”。
2. 六十多年後,2017年的一場深水埗橋底小規模火災,政府沒有再承擔這協調者的角色,露宿者災民於緊急搬遷位置看見的,是康文署於災後翌日,貼上了“限定清走個人物品”的告示。
3. 災難當日,民間團體、教會、及議員等忙碌地想辦法賑災,但由於社區沒有對應災難的協調機制,捐贈物資容易重覆、及不切實際。過程顯示出,政府沒有為當區露宿者承擔『救災協調者』的角色。因此,各個社區應該由自己做好準備,想像當本身社區的露宿者面臨災困時,可以有什麼物資為他們作出預備,而不同物資的存倉量或送出等數據,可以透過應用程式同步顯示,讓人一目了然,志願人士不用再忙於重覆到災區派發重覆物資。
需要的資源及人力
1. 關心本港露宿者,未來仍要默默面對大小的災禍
2. 相信群眾力量,由下而上改變社會問題
3. 掌握建立社區『備災倉庫』資源及資訊科技能力的同行者
4. 願意分擔上述事工需要的金錢。
我們是誰
YC Chan, Tommy (註冊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