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Collaction 會根據隱私權政策使用 Cookie 來提升您的用戶體驗、以及加強系統安全。

跑Tee共享

近年跑步運動興起,主辦單位大多都會贈送跑衣予參賽者作紀念。有些頻繁參賽的跑友,跑衣愈積愈多,甚至未開封便放在家中「封麈」。「跑Tee共享」於2014年開設facebook專頁,呼籲跑友分享未開封的跑衣,專頁會再透過本地和外地團體,將跑衣送到有需要人士手上。
陳微薇專欄:泛濫的跑 Tee - 明周
Kin Yu Wong

陳微薇專欄:泛濫的跑 Tee - 明周

上月底的全城街馬,微薇有不少朋友參加。近年香港的跑步比賽愈來愈多,香港渣馬的七萬多人外,還有街馬、大大小小的半馬、十公里及越野賽,每年報名參加跑步比賽的人次接近二十萬。多些人做運動是好事,但這每年大小百多場競跑的繽紛熱鬧姿彩,確也耗浪資源,和燒煙花或只有小巫大巫之別!以每人送一件跑Tee計,一年就有十幾廿萬件新跑衣。而且除主辦方跑Tee外,還有隊Tee、「拾卜」Tee等!

這些流行的運動跑衣,多由聚酯纖維製造,標榜容易排汗、快乾。根據綠色和平的統計,目前全球有六成的衣服使用聚酯纖維。以2015年為例,製衣使用的聚酯纖維排碳量為2820億公斤,遠多於棉花980億公斤的排碳量;而且,聚酯纖維很難降解,往往在洗滌過程中直接排入海,情況就如微膠珠,可以透過食物鏈轉移,危害海洋生物以至人類自己。

若果你一年只是參與一個比賽,跑衣或會重複穿著,但若你一年參加三、五、七次比賽,不到兩三年,你的跑Tee應該多到一輩子也穿不完。這些跑衣通常只穿了一、兩次,除非衣櫃夠大可以一直收藏,否則最終下場是扔到堆填區,所以近年間都有要求比賽不要再送出跑Tee,從源頭減廢。

在香港,有心人在2014年成立了Facebook專頁「跑Tee共享」,負責人黃健裕鼓勵跑手如果根本不需要穿這些比賽附送的跑Tee,就索性不要拆開包裝,直接捐出來,讓他們轉贈給有需要人士。要全新的Tee,也是因為衣服實在多得泛濫,衣物全新的話,更容易找到新主人,畢竟受助者始終更喜歡新衣物。

幾年下來,跑步的人有多餘的新衣服,都會自動自覺找「跑Tee共享」,然後分發給海內外需要衣物的慈善組織。但事實是只靠一兩個跑友的民間力量在下游努力,遠遠不及一個賽會停止免費發跑衣的決定。從行銷的角度,跑Tee是賣廣告的一環,特別是香港很多比賽,冠名主辦都是商業機構,既是比賽也是推廣品牌的大型公眾活動,又怎會錯過弄件比賽戰衣印贊助商Logo的機會?

看看香港渣馬的一片螢光黃海相片(今年送Tee是螢光黃色),就知道對主辦單位來說,送Tee的誘惑是多麼大。很可惜有環保意識的參加者不算多,微薇曾經聽業內中人說,不派跑Tee固然最好,問題是不派Tee的比賽反應通常差一點,因為很多人始終會以紀念品的多寡來衡量一個比賽是否值得參加,不管那件跑Tee的質素和設計是否合心水。

即使有些比賽,可以讓你選是否要免費跑衣,也不代表減少了源頭生產,因為衣服其實早已生產好了,而不是收到報名之後,才看數目訂做。環顧全世界的比賽,不送Tee的比賽雖然不是主流,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例如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柏林馬就沒有免費Tee送,想要Tee麻煩跑友額外付錢買。紐西蘭的Hawke’s Bay馬拉松亦同樣不送跑Tee,要就請到比賽Expo自行選購。

其實跑手需要的又豈止跑衣?跑步裝備還可以包括風褸、褲、手袖或手套等,日本的馬拉松比賽會派不同的紀念品,例如靜岡馬拉松送出名廠五趾襪;京都馬拉松則送一條多用途的汗巾。或者一件合適的跑步裝備,比千篇一律了無新意的跑衣,更能贏得跑步人士的好感?

跑Tee共享FB專頁:www.facebook.com/shareyourtees/


原文連結:​​​​​​​https://bkb.mpweekly.com/cu0006/%E6%B7%A1%E7%B6%A0%E7%94%9F%E6%B4%BB/20180312-68539


Collaction 拉近您和您最關心的社會話題

跑Tee共享 透過 Collaction 管理項目及尋找各路英雄的協助,在這裡您可以追蹤有趣的社會創新項目,並以您的力量一起協作更好的社會。

您也有好的故事及有趣計劃?加入 Collaction 介紹您的項目!

加入 Collaction 了解更多

追蹤我們

LANGUAGE / 語言

© 2014-2023 Made with by Collaction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