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地圖資料 OpenStreetMap ( 維基百科上介紹)
「透過地圖,標註『每一個』的地方」
開放街圖 OpenStreetMap [...] 計劃旨在建構可以讓全世界自由取用的地理資料庫(例如街道圖),而推動這個計劃開始的初衷,是因為那些被人們認為可以自由使用的地圖,實際上卻受法律與技術所限制,而無法以更有創意、更高效率或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方法使用這些地圖。
OpenStreetMap 其維基首頁
要OpenStreetMap來做甚麼?有無試過用一些香港常用的地圖,如Google Maps,但發現一些資料沒有?在這裡,也有不少項目都靠各位去找出一些有特別意義事物的位置,如見證香港歷史的古樹、為減少膠瓶的飲水機的地點等,嘗試補充一些商業地圖忽略的地方,但是各項目數據互不共通。另外,捉小精靈遊戲、天文台亦轉用了OpenStreetMap (OSM),讓我好奇甚麼是OSM及有何作為?OSM可以以群眾合力編輯的地圖去除廣告商、地產商等控制(還有GoogleMap 私隱問題)。任何地方都可以客觀地顯示出來讓人發現到(而不是基於商業考量)。視乎用途,透過這個維基百科版的地圖,你可以既提供又得到不同(或任何)資料,如木櫈、回收箱、偏遠地區、無障礙設施、無性別廁所、真正可避雨的位置等。市民亦可標記出現損壞、不足等問題的地方。同時,港府也逐步以「資料一線通」方式釋出林林種種的官方數據。最重要是,在OSM的數據附加了市民的當地知識,定能在香港提供一個足夠良好的地圖生態。本項目希望提升香港使用者對OpenStreetMap的了解及使用。
「自己社區,一齊合作」
誰可以決定甚麼資訊在地圖上?與言論自由一樣,只要根據 大家 在OSM的維基上的標籤指引,大家都可對同一個地圖作修訂並討論,加強社區凝聚力。這個不像所謂的共享單車,所有資料真的免費記錄在同一平台,達到一加一大於二。
OSM地圖的潛力有很多:舉例來說,台灣有飲水機地圖(見上圖)、德國的殘障廁所地圖,也有無障礙設施的地圖(還有更多基於特定主題的地圖),也有官方組織食物銀行標示活動,也有2010年海地大地震後(官方組織HOT、相關研究文獻、Missing Maps),OSM更用於人道救災,各地組織去標記避難營位置、倒塌了的建構物,讓聯合國救援隊等非政府組織更有效支援當地。
「先有雞先,定有蛋先?」
每一點都記載該地方的所有經歷,用作鑑古知今,為計劃將來。
一般的市民 可以選擇你想要的數據,而不是由別人為你決定。此外,描製地圖亦是一種樂趣,邊探索邊留意途經的地理特徵(訓練空間認知),與親友把所有可以記下的資訊分享給大家,甚至提議一些新的標籤來描述某地點(參考Proposal process,如討論如何標示提供俗稱尿袋的充電池的地方、公眾書架)。程式開發者 與 非政府機構 可以提取更多免費開放的數據來做出更優質的程式來製作更好的App。
以樹作例如何標出一「點」最細的單位,取自 HesaK (通常只標記有影響力的樹,否則用樹林代替,此圖只為舉例之用)
「任何一點,都幫到自己同大家」
示範如何用網上編輯器iD加入飲水機的冷熱水資料、輪椅使用者可用、簡單中英描述等等(見台灣相關討論)。
- 增加、補充或更正一些地圖上你知有問題的資訊
- 上載一些你所知道的資料,甚至手繪地圖,供其他協作者參考
- 上載你的GPS追蹤資料(如Apple Watch運動記錄)
延伸閱讀
- (網誌)[Why] Switching to OpenStreetMap!
- (演講)2013SOTM_Taiwan_開放街圖計畫的社群參與及資料品質驗證
- (文獻)OpenStreetMap- User-Generated Street Maps
- (報導)救災之際,開放街圖應以專業少眾還是開放社群為目標?
- (文章)地圖上的權力:世界為什麼需要「開放街圖」? - INSIDE
- (文章)台灣開放街圖 讓地圖活起來(尤其透過地圖來發聲)
致謝
- 封面:所用圖示 CC0 SVG Map Icons,背景則用 OpenStreetMap
發起人
一位本地大學生 Curtis,主修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