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近百年歷史的藍屋建築群,是香港首個成功以「留屋留人」的活化方式保留下歷史建築,亮麗的顏色讓它成為了灣仔的一道文化風景線,但背後的故事卻未廣為人知。
5月27日及6月3日一連兩個星期日,本地城市畫家Elaine Chiu趙綺婷舉行藍屋寫生班,活動結合城市寫生和文化導賞,讓大家在以一筆一劃紀錄城市脈搏的同時,了解藍屋的前世今生,由外而內地欣賞藍屋的美。
屬於街坊的藍屋
藍屋建築群由三座相連的歷史建築藍屋、黃屋及橙屋組成,其中藍屋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而黃屋屬於三級歷史建築。藍屋具嶺南建築特色,而且是香港現時少數餘下有露台建築的唐樓。黃屋偏向歐陸建築風格,與藍屋同在1920年落成。
在藍屋,時間仿如靜止,不論是建築外貌,還是老社區的人情味,都未有被城市發展的洪流侵蝕:這裡提倡共居、共享、共創,每個住戶都積極投入社區,分享自己的時間和所長,建立緊密而互信的鄰舍關係,共同讓社區成為一個溫暖的家。
社區留影行多步
▲首日第一節寫生班中,參加者先學習以鉛筆及馬克筆勾畫草稿,一星期後的第二節再以水彩上色。
▲寫生地點位於藍屋對面的Stone Nullah Tavern。 ▲(5月27日)藍屋故事館的導賞員May姐中途「加入」,為我們生動地講解藍屋的歷史,讓大家可以一邊畫畫一邊聽故事。
▲耳聽藍屋的保育故事,以畫筆勾勒藍屋的美,用心感受文化歷史氛圍。
▲手握著已上色的作品,大家都心滿意足。
寫生班中,有參加者表示從未想過自己能夠完成一幅畫。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天分就不敢踏足繪畫的世界,但其實只要肯願意踏出第一步,重新認識自己,作出新嘗試,一定會有意外收穫。 就好像我們小市化大推動文化保育一樣,只要願意多走一步,透過創新而多元化的活動,讓大家能多角度了解社區建築背後的歷史,亦自然能將社區故事更有效地傳播開去。
想了解更多有關藍屋建築群的歷史及建築特色,以及全港的社區文化議題,大家亦可到藍屋和黃屋下的「香港故事館」看看呢。
鳴謝/友情連結:
義務攝影師Ken Yip
香港故事館
We 嘩藍屋 Viva Blue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