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Collaction 會根據隱私權政策使用 Cookie 來提升您的用戶體驗、以及加強系統安全。

「疫」要你同行—Project Adopt

廣蔭頤養院與不同團體攜手開展為期一年的「疫」要你同行—Project Adopt計劃,重塑「社交距離」為「遙距社交」,透過網絡視像通話為長者與社區再次連結,用關懷力量來跨越孤單感。我們深信每人都擁有關愛能力,既是關顧者,也是被關顧者。透過互相分享生活經歷、互相欣賞,從而鞏固正面自我價值。完成計劃的參加者將獲得一份A+禮物包。參加者可與家人一起享用或透過我們的網絡轉贈至其他有需要的家庭手中。
廣蔭頤養院

明報採訪|與治療犬視像互動 認知障礙長者動腦筋

1365_839dbdd21c94d241f51dd28890a7e918ff5d38c7a459dfb501001f8868b6959823a69a6b2b4021ff24f85c2f73154816.jpg

「阿O,幫我揀個數字、揀隻顏色。」患中度認知障礙症的Grace婆婆,坐在安老院房間內,對着電腦喊出清晰的指令。熒幕後的治療犬阿O,隨即把腳踏在數字方塊上、咬着不同顏色的球走到鏡頭前,Grace婆婆在身邊的籃子取出相應數目的顏色豆袋,拋到椅子上,「合作愉快呀!」說畢吃吃地笑。因應疫情,安老院禁止探訪,職業治療師黃智恆(Charis)設計視像動物輔助治療訓練,要長者動動腦筋刺激認知、透過與狗互動減低孤獨感。雙方隔空建立關係,過程令Charis發現,長者亦對科技接受程度高,令她喜出望外,「疫情有危,但亦有機」。

減低孤獨無助沉悶

從事職業治療18年的Charis,兩年半前加入觀塘廣蔭頤養院,針對院內不同長者的身體情况,度身訂造治療活動。Charis形容,孤獨、無助和沉悶是安老院三大「瘟疫」,外國曾有組織提出以動物、植物及人療癒長者心靈、滋養生活,院舍遂於去年底起,計劃與香港導盲犬協會合作,盼將治療犬帶入長者小組活動中。未料疫情來襲,實體探訪隨之停擺,計劃亦需擱置。

疫情下院舍少了探訪者身影,Charis發現有長者表現低落、容易不安,不時抱怨:「好慘呀真係!」亦有長者垂頭坐在沙發上把自己「摺埋」。於是,院舍自7月起嘗試以視像形式,為院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安排視像動物輔助治療訓練,透過與治療犬互動,令長者開口表達、動動腦,減低孤獨感。Charis解釋,認知障礙症無法根治,輕度至重度患者分別出現短期記憶弱、語言能力下跌、無法自理等症狀,「治療唔係要佢記得番啲嘢,而係要長者用下自己有嘅能力」。

長者化身照顧者 感覺被需要

設計訓練活動時,Charis以有趣為原則,讓長者在玩樂和互動中訓練認知。過程中,長者需指示熒幕後的治療犬幫忙選數字和顏色,然後按治療犬的選擇,取出相應數量的顏色豆袋。完成任務後,長者可決定獎賞多少零食予治療犬。Charis希望藉活動賦予長者照顧者的角色,令他們感覺被需要。她最深刻一次,長者在訓練結束後,把手伸向熒幕,欲撫摸治療犬;即使認知障礙長者短期記憶短暫,卻能記住治療犬的名字,令Charis驚喜。訓練過程亦令她發現,如長者對科技接受程度高,輔助治療會更便利和有效。

疫下工作 治療犬work from home

不過,線上活動總會遇到各種硬件問題。Charis憶述,曾因電腦喇叭出現問題,訓練時只能透過畫面接收訊息,她笑言過程有如默劇,幸雙方已合作多次,即使沒有聲音,也能順利完成訓練。Charis又說,疫情肆虐之際,治療犬與訓練員無法回中心與長者進行視像活動,只好在家中與長者連線,「連狗狗都要work from home」。

Charis說,現時院舍共安排10名認知障礙長者接受治療訓練,其中92歲的Grace婆婆看見治療犬阿O便笑得開懷,「老人最需要愛, 宜家我唔覺得自己係一件嘢(貨物)阻住你,而係同你一齊,大家有溝通」。

明報記者 陳冬綾

此項目已設定為只有項目團隊成員可瀏覧評論/進度留言內容。

Collaction 拉近您和您最關心的社會話題

「疫」要你同行—Project Adopt 透過 Collaction 管理項目及尋找各路英雄的協助,在這裡您可以追蹤有趣的社會創新項目,並以您的力量一起協作更好的社會。

您也有好的故事及有趣計劃?加入 Collaction 介紹您的項目!

加入 Collaction 了解更多

追蹤我們

LANGUAGE / 語言

© 2014-2023 Made with by Collaction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