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
這天早上,我們去了浪江的請戶港。我完全沒有想過,海嘯過後近六年的地方,仍然在清理瓦礫。後來聽副市長田林信哉說,他們南相馬市動用最多資源去處理輻射,所以清理瓦礫以致重建比較緩慢。我們看見有房屋依然是海嘯後的損毀狀態,就像凝固在311 的時空,應該是找不到戶主或戶主根本不想處理,政府也無權私自作出清拆。
雖然有陽光,天氣還是很冷。原是一個熱鬧的漁港,如今荒涼一片。走出堤壩拍攝浪花,看見普通天氣之下已經那麼洶湧,311 當日的景象到底是怎樣的?6週年那天,在這裡也有紀念儀式(參考) 。
這裡距離第一核電廠10公里,除了受海嘯衝擊,當然也在核事故首當其衝的地區內,所以清理瓦礫同時也是清理核污染土。高空拍攝一幅圍板內工地,看見瓦礫也是用膠袋裝載,大概也會運送到那些臨時安放處。
從請戶港開車去20公里遠的川內村,沿海邊離開途中,看見仍有搜索隊在海嘯災場搜索失蹤者(的屍骸)。六年了,他們仍未放棄!因為想趕在1時(香港時間12點)前到達川內村直播,沒有停下來拍攝搜索隊,有點後悔,之後沒有機會了。
川內村也是拍攝《飄》的時候到過。當時川內村是最早不避幅射呼籲歸村的撤。離區。還記得那次訪問過一對老夫婦,在全村撤離時他們竟然不知,一覺醒來隔離鄰舍全都消失。村長在災後曾到切爾諾貝爾考察,回來後積極幫助全村翻土除染。到2017年為止,歸村的人口超過6成。重臨川內村,不是要跟進除染情況,是想看一家泰國著名連鎖店Cafe Amazon 海外第一家專營權店 https://www.instagram.com/p/BMrFkFMhTGe/,落地日本而且是在福島偏遠的川內村。這家日本Cafe Amazon 的老闆本身在川內村開設工廠,與泰國有生意往來,靠一定關係才取得專營權,但肯定不為商機,否則開在東京大阪豈非錢途無限?不過,若非是開在受核事故影響的福島協助復興,亦未必能打動對方取得專營權,格調十分中產,跟這條村顯得有店格格不入,是想藉此吸引外來人令這裡興旺起來吧。
建築和檯凳用產自川內村的木材,除了咖啡糕點,主食獨 沽一味素菜泰國咖喱飯,所用食材也是本地生產。國外的人很多都對「福島產物」視為洪水猛獸,一有福島產地來源的就視為走私輻射污染產品。如果他們親身到這裡走一趟,不知會怎麼說。這裡的村民天天吃著自家生產的食物,中國大陸許多國民自己生產的東西才不吃呢!
村內唯一的便利店也是唯一的市場,出售本地農產品,每份農產都標明來自哪一位農戶,並以肖像讓村民識別。使我想起中環天星碼頭也有本地農產品擺賣。近年都談「本土」,其實沒有來自本身土地的出產,哪來「本土」?
日光太短,路程也遠,離開川內忖返回南相馬市已過了下班時分,約了下班訪問副市長我們也遲到了。不過聽副市長說市政府的公務員很多數都會工作到11點以上!正式訪問副市長田林信哉,講話內容變得有點官腔了,比初見面那晚的無拘束交流顯得有所區別,但也無可厚非,畢竟是面對「傳媒」(其實是假扮傳媒!哈!)我猜,若不是可兒的流利日語,他未必會接受我們這家「海外傳媒」訪問。
【相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