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抗爭,就是要將香港經濟當成籌碼,使政府面對群眾。
話說在前,如果引渡條例修訂通過,香港司法制度可以正式宣告收皮,即使在思想實驗中都不會發現任何可守之險。一個地區失去獨立司法制度、沒有民選立法機關,只剩下對政權唯命是從的執法武器,假如你是外資,你會承擔風險讓資金暴露在風浪之下嗎?過去十年流入香港的外國資金若然撤走,剩下的又有甚麼?
再者,香港這幾年早就成為中國貪官污吏土豪富商的資金池,我一直都說,引渡條例一為回收離岸資金,二為寒蟬效應穩定政權,急於立法就是要趕在資金逃離之前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們的錢,黑也好白也好,數以萬億計,他們把錢抽離香港金融系統也是早晚的事。
基於政治因素,資金仍然會背棄港幣,另尋更穩定的亞洲市場—例如新加坡。當港幣被沽,拆息將會上升,繼而打擊資產市場。別忘記啟德地王剛剛撻訂,投資已經放緩,下一步大概就是把資金撤離香港。而恆生指數早前突破三萬點後雖然回落,但亦拾級而上準備重上二萬八,與零七年歷史高位不過相距四千點,當中有沒有泡沫?這問題只有爆破的一刻才會知道。
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隕落必然會引來各方大鱷搶食。當大規模走資出現,國際炒家不會跟你客氣,當國際資金進場,連鎖反應下股市定當崩盤,別再說當年索羅斯狙擊港幣損手離場,1997年狙擊港幣只是煙幕,真正獲利目標是造空期指和股票。
但今次香港會不會趁機解除聯繫匯率,正式和中國接軌?這樣的話,港幣會否被人民幣取代?富人自然能把自己的資產安排妥當,炒家賭徒亦會從中分一杯羮,那麼小市民呢?我們手上的「港幣」還有甚麼價值?
所以,若然引渡條例通過,以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會繼續,未發生的相信亦會來臨,而現在,我們到底有甚麼可做之事?我的答案是,沽港幣,持外幣,用行動向政府表達不信任。與其坐以待斃,成為政府向中國獻媚的犧牲品,不如主動出擊,除了保留日常開支,將餘下的存款轉為美金,甚至提出現金,以防銀行體系資金緊拙時無法提現。
我知道,銀行體系結餘有五百億,過了這關金管局仍手持逾萬億港元外滙基金票據,而在背後更加有超過三萬億外匯儲備,乍看之下是無法撼動的高山,不過,群眾作為散戶單獨力量雖然有限,但偏偏散戶正是這個社會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將存款提出,令資金離開銀行體系,就可以引發信用塌縮,提走一蚊的影響絕對不止一蚊。
再者,就算外匯儲備可以購回所有港幣幾次,但這幾萬億儲備真的可以任政府使用嗎?不,外匯儲備當中包括各種政府基金、用作工公開支的財政儲備以及貨幣基礎,而剩下的則用作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然而,這些錢不是隨時能夠使用的現金,而是已經投資在市場以賺取回報,那麼外匯基金投資了甚麼?金管局沒有詳細公布,但根據一些親中媒體報導,外匯基金已經開始涉足一帶一路基建項目,在這前設下,這些投資真的是說變現就能變現嗎?
所以,別看輕我們的力量,若有一百萬人,每人沽出一萬港幣購入美金,已經等於一百億港幣沽盤,加上信用塌縮、信心危機的連鎖效應,不但可以衝擊聯匯體系,更會令利率上升,打擊股市樓市,那些達官權貴個個坐擁大量物業資產,他們定會在計劃好的爆煲前離場,每一次金融危機,埋單的總是平民百姓,這一次,該到我們從坐以待斃變為主動進攻。
把港幣兌成美金,提現放在安全的地方,若引渡條例通過後相安無事,聯匯健在,把美金換回港幣也不過是蝕點差價和手續費; 但若然條例通過後,最壞情況發生港元貶值,手持美金就是贏家。
或者你會問,如果自己真的衝擊了聯匯,破壞了經濟,那自己不就成了千古罪人了嗎?這問題我想了一個晚上,但我發現,即使我甚麼都不做,經濟最終都會因為修例而崩盤,但如果我們主動出擊,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政府表達不信任,把香港經濟放上賭枱,逼使政府/建制派/政棍撤回修訂,大家便不會對港幣失去信心,沒有信心危機,大家也就守住了香港的健全制度,一切都會重回正軌,不是嗎?
*以上內容由 Cabot 於網絡上擷取。
Source :
https://www.facebook.com/leafastory/photos/a.393400064182472/1121888011333670/?type=3&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