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創刊於1970年1月,受六七暴動影響,香港普羅大眾當時對示威遊行相當忌諱。《70》 成員們,一方面以雜誌形式引介當時前衛政治思想與文化、提供文學平台供當時的文藝青年投稿。另一方面策動和平示威,從「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到以「保衛釣魚台」為名的反殖民地政府運動等等。

1970 年代曾被視為香港社會運動的「火紅」年代,實際上來去匆匆,其後旋即進入經濟起飛時代。香港社會價值很快被「獅子山下」定義,但在此之前,其實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曾經存在。《70》事蹟隨着「獅子山下」神話隱於歷史之中,所知者寥。《70》在香港社運史上驚鴻一瞥,他們的行動方式與《70》雜誌又為香港留下了甚麼故事?適逢今年是《70》創刊五十週年,我們借此探問,他們未完成的「革命」與今日香港關係若何?我們又能不能在《70》的其人其事中看到香港不一樣的出路?

計劃透過訪談《70》相關人物、撰寫當時社運狀況,以殖民政府處理異見團體的資料側寫時局、並建立有關《70》 的資料庫,以曾參與《70》雜誌的人帶出 1970 年代香港社會運動的這股異流,並且探問他們數年之間的行動為香港帶來了怎樣的可能性。
另外,此訪問系列將為正在進行中的紀錄片製作計劃帶來重要的調研成果,本採訪計劃完成後,團隊會以完成製作紀錄片為目標。
本計劃主要內容有三項
A. 《70年代雙週》參與者
我們將會約談《70》 主要成員與友好參與者,把他們參與雜誌,社運的往事記錄下來;同時,我們亦會約談與《70》有關係的人(例如:研究者、後輩等),透過不同角度切入,整理《70》 和70年代以來的香港發展。
B. 七十年代香港社運簡介文章
為了豐富此一計劃及更詳盡地介紹這段歷史,我們亦將撰寫一系列關於當時事件、現象及文化的文章,介紹和分析 1970 年代的時代氛圍,拉近讀者與這段歷史的距離,同時更能引發對當下香港的聯想。
C 《70年代雙週》資料庫
七十年代是香港第一波本土社會運動,然而目前本地文獻主要集中在探討後來香港學界「國粹派」「社會派」的爭端,打開時代帷幕、領導六六、六七之後首波社運的《70》所存研究及文獻不如前者。我們希望這個計劃能夠為香港歷史補上這塊拼圖:我們計劃開展資料庫,將過去一年及未來在此計劃中所作關於《70》的文獻及各式資料好好保存。暫定計劃會將相關文獻資料數碼化,並在線上儲存供更多人查閱。

本次眾籌所得將會用作以下用途
A. 團隊人力開支
本計劃涉及採訪、撰稿、查閱政府檔案文件,攝影及插圖工作,眾籌所得將會提供團隊在進行計劃期間的人手開支。
B 《70》資料庫建立
如上部份提及,因資料庫建立涉及架設網站及資料整理等工作,亦需要一定金額進行。
眾籌目標:六萬
*若眾籌資助額超過六萬,餘數將撥入「公民採訪基金」資助其他申請項目。
本項目由「公民採訪基金」作出部份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