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2012年製作港視節目《飄 - 福島特輯》的前港視編導(蔡錦源)、撰稿(張可兒)、助導(麥家恩),2017年再赴福島,獨立製作《311 - 復興與再生》,邀得專於文化藝術政策研究的灣仔區議員楊雪盈參與,走遍福島沿海地區,紀錄居民各自籌謀,自己救自己的故事。
phoTALKgraphy® 是一個非牟利組織,始創人 Monique Hung 和您一起運用敍事傾談,去發掘和扣連那些重要的和關於自己人生的故事,重新發掘對自己有影響力的獨特故事;讓您飛翔、追夢、再次啓航!
因為最近的侵權的風氣日益嚴重,希望透過問卷方式收集資料,製作一份關於版權的知識的懶人包。
PrideLab以藝術推動性/別平等。用幽默有趣模式講解香港性別議題,促進社會尊重及接受不同人士。留意到現時網絡趨勢以影片形式較為吃香,但香港沒有一個會定期拍片去講性/別議題的組織。在爭奪注意力的世代,要讀者自行啃一堆文件與資料難比登天。Pride Lab便決意補上這個位置,亦是因為這樣,一個以廣東話的香港性別Youtube頻道更顯得重要。
黑窗里(前蘇波榮)重開眾籌:素食 | Infoshop | 圖書館 | 漫畫閣 | 音樂 | 放映 | 版畫-我們要建立一個陣地,讓相近的人得以聚首籌謀、交談思考、共同學習;與友伴共同生活,彼此庇護、照顧、給予身體及精神上的實質養份。
《馬聞》是一份逢兩個月出版一次的社區報,團隊希望透過平台為每兩個月出版一次的《馬聞》籌得營運經費。
廣蔭頤養院與不同團體攜手開展為期一年的「疫」要你同行—Project Adopt計劃,重塑「社交距離」為「遙距社交」,透過網絡視像通話為長者與社區再次連結,用關懷力量來跨越孤單感。我們深信每人都擁有關愛能力,既是關顧者,也是被關顧者。透過互相分享生活經歷、互相欣賞,從而鞏固正面自我價值。完成計劃的參加者將獲得一份A+禮物包。參加者可與家人一起享用或透過我們的網絡轉贈至其他有需要的家庭手中。
《原來我》係一個關於「我」嘅運動,透過唔同類型嘅製作,包括放映體驗會、互動短片、故事等,同你一齊行做返自己、延伸自己嘅旅程。
教師每天上課下課、上落樓梯,體力的消耗也不少。 我們在學校訪問了超過30位老師,結果大約一半老師也認為,身體上因每天授課影響最大的,是「聲帶」及「腰、腳」部份。 有見及此,我們設計了一個名為「教師伴侶」的產品—把「手杖」、「摺椅」、「藍牙話筒」三合一。老師平日可把它當作手杖,而於上課時它便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音響系統,老師更可把它變成椅子,坐在上面進行授課,一舉三得!
「小市化大」是一個空間,讓社會和本地品牌一同建立新的消費體驗,原創一個個以使命為本的項目,設計具意義的活動,以體驗取代購買,以消費投選你想看見的世界,讓本地品牌百花齊放。
漫畫老少咸宜,陪伴着不同年代的人,帶給我們不少回憶和歡樂。然而,漫畫給人的感覺比較負面,喜歡看漫畫更被視為不務正業,往往忽視它所帶出的教育意義和對人的正面影響力。漫畫是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正正因為脫離現實,才允許天馬行空的想像並繪畫出來,是鼓勵小孩去創作的好地方! 雖然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師和一群小四的學生,但也希望藉着親身創作我們的追夢之路,去激勵更多小朋友去發揮小宇宙,勇敢地去表達自己的夢想!
我們會化身成「校園化妝師」。目標是要美化校園,令銘恩小學更漂亮,令小朋友上學更開心。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