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Freecycling興起,越來越多的二手免費物品配對平台出現。但配對後的物流問題比較少人關注。通常面對面交收,郵寄或者找快遞公司。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缺點。本項目採用共享概念,利用店鋪的閒置空間和快遞員閒置的時間和人力,把贈物者的閒置物品以低成本和環保方式地送到徵物者手中。希望通過連結社區每一分力量和資源,實現環境、經濟、社會都可以永續發展的願景。
Shareables by JupYeah 與非牟利組織及社會機構合作籌集物品,使有需要人士得到真正適合的資源。有需要人士不再受制於別人捐贈的意願,或耗費不少金錢及時間搜羅及購買新品等情況。有需要人士不但取得合用的二手物品,亦為環境出一分力,免卻不必要的消費。
有關香港失蹤寵物的社會項目。動物不會說話,更加依賴群眾的留意去尋回。計劃透過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方式有效收集和自動發放失蹤寵物的資料到不同網站及社交平台,讓更多群眾了解資料並提供協助。
iSEE Mobile Apps 是一支香港的團隊。 我們的願景是透過資訊科技打破隔膜,提供服務及機會以促進香港視障人士平等參與。 透過手提電話的科技,視障人士能衝破視力的障礙,他們能與社會連接,就如正常人般生活。
在香港??,露宿者服務資訊仍缺乏有效傳達渠道?,當面臨人生困境時?,缺乏社會支援網絡的人士(面臨露宿邊緣或正處於露宿) ,會產生徬徨和無助感?,而一般市民大眾?亦較困難,去了解如何為露宿者尋求適當協助?。有見及此,本人嘗試運用資訊科技工具?,以進一步支援哪些身陷困境人士?,尋找相關服務資訊?、及簡化求助登記程序?。
香港長者學懂用開源造字軟件,目標完成合乎香港教育局指引的中文字,並繼續貢獻社會。
因為想吃真正無毒無農藥的菜、因為想每個人都可以係近近地自己的地方種野、因為想社區自給自足、因為想社會公平分享,所以開始「區區有田耕,到到種野食」的計劃。
流動工房連結閒置時間及物料資源: Make4All工房 連結閒置的時間和物資,集合公眾參與使資源增值,轉化為回饋社區的產品及共同的手作體驗。Make4All提出共享經濟下,社區生產重配社會資源的可能性。A mobile workshop that links up spare time and resources to produce product for all.
社區文化關注(Community Cultural Concern, CCC)是2006年成立的慈善NGO,期望與街坊及各界人士共同編織社區人、物、事的韌網,致力推動結合文化社會創新的社區營造。由2013年起於土瓜灣開始扎根,營運「土家」故事館。
民意研究計劃在二十八年前開展澳門研究,包括定期調查及選舉研究,希望逐步建立一套地區性的科學民意調查機制、為日後的比較研究提供數據。二十八年過後,我們希望交由公民社會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澳門調查。我們會以眾籌方式,以二十四萬元為目標,讓市民大眾尤其是澳門居民,決定是否繼續進行調查。達標的話,我們會迅速進行新的一輪調查,否則,我們會將款項撥入其他調查系列。
「小市化大」是一個空間,讓社會和本地品牌一同建立新的消費體驗,原創一個個以使命為本的項目,設計具意義的活動,以體驗取代購買,以消費投選你想看見的世界,讓本地品牌百花齊放。
我們為基層家庭的兒童(小一至小六學生)提供免費合唱訓練,並以外語歌曲(英語為主)作為學習重點,希望讓小朋友在愉快的氣氛下提高學習外語的興趣,擴闊視野,並建立自信心。我們還透過各種活動培養小朋友服務社群的精神,讓小朋友成為社會良好的種子,藉此建立更美好的未來。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