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香港透過探訪及提供維修服務,關顧社區內的弱勢社群,從而喚醒對社會事務的公民參與。
會主動通知用戶的地區連儂牆
曾於2012年製作港視節目《飄 - 福島特輯》的前港視編導(蔡錦源)、撰稿(張可兒)、助導(麥家恩),2017年再赴福島,獨立製作《311 - 復興與再生》,邀得專於文化藝術政策研究的灣仔區議員楊雪盈參與,走遍福島沿海地區,紀錄居民各自籌謀,自己救自己的故事。
「我地.市正」(Ourland Searching) 係一個街坊媒體。 用家可以查詢即時位置或選擇位置附近 1 公里內發生的社區事件: 公共設施 社區活動 社區議題 街坊可以隨時隨地「報料」: 匯報社區問題,仲可以一直跟進事態發展。
「香港公民」推動民間整理區議會撥款資料,以了解區議會的資源是否用得其所,能否回應社區需要。
幽暗角落一向有人生活,只不過你不敢獨自去看。導賞團帶你走過油麻地1.5公里的命案現場,包括轟動一時的旺角垃圾站15歲私影女棄屍案、碧街便利店凶案、床褥捲裸女棄屍街頭案,油麻地站嬰屍案等。重溫離奇無因的命案,聆聽無名者的故事,從血脈和肌肉之中感受城市。
巴士車長不是一種簡單的職業,車長工作時可能遇到「特別」的乘客,又有可能忍著身體突然其來的不適卻肩負安全把乘客送抵目的地,長時間坐在司機位又引致腰酸背痛,所以學生們望藉計劃減輕及舒緩巴士車長的壓力。
學生認為學校因地理環境問題, 於某些資源上有所欠缺, 故提出共享健康食品, 共享髪廊, 圖書站, 流動售賣點等等見議, 最後歸納出的項目是以Pop-up shop(流動Van)形式服務大埔區市民。
我們是一群來自本地私立小學的教師和初小學生。在我們校園裏,近700名師生中不乏來自五湖四海,如非洲、澳洲、中國、哥倫巴亞、韓國、日本等。小小校園彷如聯合國,存著多元種族與文化。究竟有什麼東西可以在瞬間打破種種文化的差異,令校園生活變得更和諧、更Happy呢?我們發現講笑話是超棒的渠道,既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可增加校園的快樂指數。我們希望透過創作和演繹笑話,分享更多的快樂,人與人更和諧。
???推出「平民美食車-夢想之第一桶金計劃」,比有志為「夢想」努力撲水嘅你,靠自己(擺美食檔)搵第一桶初創資金嘅機遇。
我們需要你:爲南亞姐妹們翻譯中文!Information is power. Translate for her!
黑窗里(前蘇波榮)重開眾籌:素食 | Infoshop | 圖書館 | 漫畫閣 | 音樂 | 放映 | 版畫-我們要建立一個陣地,讓相近的人得以聚首籌謀、交談思考、共同學習;與友伴共同生活,彼此庇護、照顧、給予身體及精神上的實質養份。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