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耕建養地協會致力於南涌營建生態社區,培訓年輕農夫。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活動收入大減;農田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受到野豬頻繁侵擾,嚴重影響兩位初起步的年輕農夫的日常耕作。因此,我們發起此次眾籌,希望集公眾之力,繼續支持年輕一輩實踐生態友善的耕作。
我們發現香港每年有30,000 - 40,000公噸舊車呔被棄置在堆填區,由於車呔用橡膠製造,不易腐化,長時間埋在地底不僅阻礙土地排水,還會破壞生態;若以焚燒方式則會排放有毒空氣,污染環境。如此下去,香港堆填區到了2020年就會飽和,地球伯伯一定很傷心,我們全組組員想為地球伯伯出一分力,減輕車呔棄置問題,把舊車呔大改造,改成有用的傢俱及玩具,還可以用來美化校園及增加遊樂設施,令天虹校園更有特色。
水母已在地球上繁衍超過6.5億年。牠們比恐龍更早出現,牠既是掠食者,亦是其他動物的獵物,所以在食物網中很重要。氣候變化和污染已經改變了某些水母品種的數量,繼而影響了其他動物種群的發展。??式宏水母間??將為同學和社區提供一個學習海洋生物知識和提高保育海洋意識的好地方。
風吹樹倒......是必然的事嗎?有沒有辦法於颱風前防患未然呢?如果大風吹,樹倒不再,能實現嗎?
從UN17選出主題:海上與陸地生態保育,讓孩子從繪本故事中發現世界環境問題,從網上資訊理解世界生物共同面對的問題;十三個孩子漸漸投入議題,想方設法希望解決問題:一方面建立動物救護車,一方面將學習歷程製作成短片或繪本,希望既能有具體行動來幫助被人殘害或環境污染下掙扎求存的動物;另一方面,又可以為動物發聲,引起公眾關注。
海洋正在咆哮!希望Ocean Bark希望透過想像,創作海洋故事角色,並以各角色製作Makey Makey 「電子樂器」,宣揚愛護海洋生態的訊息。
我們希望研發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讓用家看到不同種類的動植物時可以使用手機將其影下。應用程式會進行圖像識別並判斷相中的是什麼物種。 除了即時提供有關於物種的知識外,收集了的數據更會被存在應用程序的伺服器上,這可以幫助科學家收集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數據並有助於生態保育工作。 此外,如果相中的物種有可能對用家構成威脅,應用程序會提醒用戶並建議其應對該採取的措施。
如今的塑膠污染問題日漸嚴重。研究報導,塑膠垃圾約占污染物的六至八成,嚴重地威脅了海洋生態。許多人會認為這些大海裡的塑膠瓶、吸管才是「污染」的來源。但我們發現,海洋裡塑膠大部分來自於「微塑膠」。它們一般有三種來源,而令人較意外的是我們平時每天使用的洗面膏裡面微塑膠的含量竟是這三大來源之一。這一項發現令我們的團體十分關注,我們希望研發一種不含有微塑膠的洗面膏,減少微塑膠對海洋的污染。
自從「山竹」襲港後,城市樹木不斷倒塌,無數雀鳥失去家園,因此我們決定製作人造鳥屋保育雀鳥,以堅固耐用及科學的設計,讓雀鳥能於其中抵禦強風來襲;同時,為讓同學了解雀鳥生態,希望同學能到不同保育機構參觀交流,以合力製作出適合雀鳥的居住環境,例如能讓雀鳥孵化、提供餵飼和即時直播視察裝置等,為雀鳥造出安穩舒適的家。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