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deLab以藝術推動性/別平等。用幽默有趣模式講解香港性別議題,促進社會尊重及接受不同人士。留意到現時網絡趨勢以影片形式較為吃香,但香港沒有一個會定期拍片去講性/別議題的組織。在爭奪注意力的世代,要讀者自行啃一堆文件與資料難比登天。Pride Lab便決意補上這個位置,亦是因為這樣,一個以廣東話的香港性別Youtube頻道更顯得重要。
Snappy 的願景 - 「Free」的香港街景相片資料庫,「Free」的意思不只是免費,還有自由和開放的意義在裡頭,任何人皆可不受時地限制檢視、編輯、修改及授權內容。
黑窗里(前蘇波榮)重開眾籌:素食 | Infoshop | 圖書館 | 漫畫閣 | 音樂 | 放映 | 版畫-我們要建立一個陣地,讓相近的人得以聚首籌謀、交談思考、共同學習;與友伴共同生活,彼此庇護、照顧、給予身體及精神上的實質養份。
《原來我》係一個關於「我」嘅運動,透過唔同類型嘅製作,包括放映體驗會、互動短片、故事等,同你一齊行做返自己、延伸自己嘅旅程。
地圖,反映人們之間的互動。不同的地圖提供了不同的資訊,有無可能將所有地圖滙在一起呢?
教師每天上課下課、上落樓梯,體力的消耗也不少。 我們在學校訪問了超過30位老師,結果大約一半老師也認為,身體上因每天授課影響最大的,是「聲帶」及「腰、腳」部份。 有見及此,我們設計了一個名為「教師伴侶」的產品—把「手杖」、「摺椅」、「藍牙話筒」三合一。老師平日可把它當作手杖,而於上課時它便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音響系統,老師更可把它變成椅子,坐在上面進行授課,一舉三得!
一個由民間管理及更新的開放平台,轉載立法會公聽會的最新資訊,讓市民有更多機會於議會發言,直接向立法會反映意見
曾於2012年製作港視節目《飄 - 福島特輯》的前港視編導(蔡錦源)、撰稿(張可兒)、助導(麥家恩),2017年再赴福島,獨立製作《311 - 復興與再生》,邀得專於文化藝術政策研究的灣仔區議員楊雪盈參與,走遍福島沿海地區,紀錄居民各自籌謀,自己救自己的故事。
一枝飲管你會想起甚麼?飲品?方便?用完即棄?我們卻想起血、淚、海龜的痛。人類的狂妄、自大,以為可以至高無上,其實只是蝗蟲,不斷消費地球資源的寄生蟲。我們希望由進食開始,推廣走塑文化,減少消耗地球資源,更要製造安全、方便的可替代食用餐具。
「天虹傘兵」,擔當承先啟後的角色,透過新藝城第五代傳人「遮王」追溯雨傘的起源及無數傘下的故事,讓人們認識製造雨傘的手藝,讓傳統文化得以保育、承傳;更盼望能夠培養人們惜物的態度,做個「負責任的消費者」! 除此之外,為了讓「傘的故事」得以延續,「天虹傘兵」亦肩負「突破」、「解難」的使命,創建「天虹雨傘」,像彩虹般守護有需要的人!
從生理衛生、月事用品歷史、環保與健康、社會政策與性別平等等多角度剖析月經。內容扼要深入淺出,更配搭了不少趣味圖像資料、延伸閱讀及活動建議讓大家輕鬆討論月事。出版計劃得到MaD累積學習計劃 2016的種子基金及群眾集資支持,已完成電子書製作、印刷及寄到全港中學。現階段需要透過集資,進行印刷及推廣至小學的工作,讓教育工作者/家長能以不同角度認識月經,支援她/他們與少年展開討論,改變月經不能說的文化﹗
我們是一群來自本地私立小學的教師和初小學生。在我們校園裏,近700名師生中不乏來自五湖四海,如非洲、澳洲、中國、哥倫巴亞、韓國、日本等。小小校園彷如聯合國,存著多元種族與文化。究竟有什麼東西可以在瞬間打破種種文化的差異,令校園生活變得更和諧、更Happy呢?我們發現講笑話是超棒的渠道,既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可增加校園的快樂指數。我們希望透過創作和演繹笑話,分享更多的快樂,人與人更和諧。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