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水」係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將全港可供市民自備水樽免費斟水的地點標示在地圖上,鼓勵大家以自備水樽代替飲用膠樽水,以減輕膠樽垃圾圍城的問題。
幽暗角落一向有人生活,只不過你不敢獨自去看。導賞團帶你走過油麻地1.5公里的命案現場,包括轟動一時的旺角垃圾站15歲私影女棄屍案、碧街便利店凶案、床褥捲裸女棄屍街頭案,油麻地站嬰屍案等。重溫離奇無因的命案,聆聽無名者的故事,從血脈和肌肉之中感受城市。
13個小學生,一大堆垃圾,一班為香港勞碌了大半生已退休的老人家,這樣的串連可以做甚麼?
我們希望大家能減少製造垃圾!更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身體力行去清潔海灘!還大家美麗的海灘!
設計能清理海底垃圾的水底機械人,並分類回收塑膠及金屬
強大的奸角只會存在於漫畫的宇宙,而在現實世界中,最可怕的敵人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就是我們自己。習慣、方便、價廉物美,成功把塑膠產品打進人類文明中的每一個細節,同時塑膠垃圾亦無孔不入地走進地球每一寸空間。今年,就讓天虹學生化身為《塑膠奇俠》,透過「破碎」、「溶化」、「倒模」和「重塑」,將生命重新注入塑膠垃圾,喚起我們對生活習慣的重新思考。
由於現時塑膠製品泛濫,塑膠垃圾會隨之流入海洋,造成海洋污染日趨嚴重,海洋生物會被塑膠垃圾纏繞受傷或是誤食塑膠而死亡。有見及此,我們組26個小朋友希望變身為走「塑」小偵探,推廣減少使用塑膠,並運用6R原則把兩種比較容易回收的塑膠升級再造,把塑膠垃圾變成一些有用的物品,但現時我們只有一些初步的構思,我們需要相關的資源和技術幫助我們,亦幫助海洋。
減少塑膠垃圾污染,使用天然的清潔用品代替膠粒磨砂用品,製作環保飲品外賣袋化替塑膠袋,由自己做起,為環保出一分力。
同學們發現香港有一個風氣-「快速時裝」(Fast Fashion),意指不少品牌每季也推出一些廉價的時裝產品吸引消費者快速購買和更換時裝。於是,近年香港人製造了不少時裝垃圾,同時把不用的衣服放滿了衣櫃。惟與此同時,同學亦留意到香港有不少露宿者和獨居老人在寒冬沒有足夠的衣服和被鋪。故他們忽發奇想,想到利用回收舊衣服製作一張「式宏百家被」,向有需要人士在寒冬送出一點溫暖,展現式宏孩子的慈悲心。
每家每戶每天都棄置大量垃圾,但有調查發現有六成可回收,我們想由每家開始減少"假"垃圾,我們覺得人們將一些可回收的東西扔掉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及阻塞家中,我們想以UPCYCLING+設計+科學知識做一本家居百科全書,教人用棄置的"垃圾"重做有用的用品,以解決生活上的浪費。
改造垃圾桶,製造更清潔的社區。
為解決塌樹帶來處理垃圾的問題,我們把塌樹設計為有用的物品,轉廢為用,賦予其第二生命。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