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香港中英文地址轉換成地區、街道門牌、大廈和坐標等各種組成部分
因為想吃真正無毒無農藥的菜、因為想每個人都可以係近近地自己的地方種野、因為想社區自給自足、因為想社會公平分享,所以開始「區區有田耕,到到種野食」的計劃。
在香港??,露宿者服務資訊仍缺乏有效傳達渠道?,當面臨人生困境時?,缺乏社會支援網絡的人士(面臨露宿邊緣或正處於露宿) ,會產生徬徨和無助感?,而一般市民大眾?亦較困難,去了解如何為露宿者尋求適當協助?。有見及此,本人嘗試運用資訊科技工具?,以進一步支援哪些身陷困境人士?,尋找相關服務資訊?、及簡化求助登記程序?。
活耕建養地協會致力於南涌營建生態社區,培訓年輕農夫。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活動收入大減;農田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受到野豬頻繁侵擾,嚴重影響兩位初起步的年輕農夫的日常耕作。因此,我們發起此次眾籌,希望集公眾之力,繼續支持年輕一輩實踐生態友善的耕作。
地圖,反映人們之間的互動。不同的地圖提供了不同的資訊,有無可能將所有地圖滙在一起呢?
這是一石二鳥的籌款計劃: 本地年青農夫組成的「復耕者聯盟」決心種出一萬斤有機冬瓜,並送出部份給大銀籌款,大銀將會連續三個月跟進報導。 而大銀賣冬瓜籌款舉辦「生死學堂」和開辦「好命人工作坊」,希望透過月捐減輕目前的財困。
一個由民間管理及更新的開放平台,轉載立法會公聽會的最新資訊,讓市民有更多機會於議會發言,直接向立法會反映意見
我們發現香港每年有30,000 - 40,000公噸舊車呔被棄置在堆填區,由於車呔用橡膠製造,不易腐化,長時間埋在地底不僅阻礙土地排水,還會破壞生態;若以焚燒方式則會排放有毒空氣,污染環境。如此下去,香港堆填區到了2020年就會飽和,地球伯伯一定很傷心,我們全組組員想為地球伯伯出一分力,減輕車呔棄置問題,把舊車呔大改造,改成有用的傢俱及玩具,還可以用來美化校園及增加遊樂設施,令天虹校園更有特色。
造一個滑梯放在我們的學校 To establish slides in our school to make it more fun-filled
A portable and eco-friendly smart home that is easy to assemble and dissassemble.
繁榮的香港背後原來4萬名孩子在劏房中成長,他們一家幾口只能在40-60呎的內空間生活。因此,我們希望能設計一張萬用的床上功課枱,使蝸居中的孩子能有限的活動空間內完成功課。
我們叫夢想小農夫,真的好希望試下做農夫的滋味。 希望幫助的對象是公公婆婆,因為我們覺得他們很悶,好像沒有動力,加上近日的食物都受到污染,所以我們今次的計劃就是親手種植蔬菜,然後送到老人院給他們吃,讓他們開心。 計劃內容是想在學校找一塊地,擺放木箱種植蔬菜。選擇蔬菜種子方面,我們選擇合時令的,之後送到老人院。 我們真的好希望可以夢想成真,亦都有信心做得到,因為我們不怕困難,堅持下去,相信凡事我能行!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