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窗里(前蘇波榮)重開眾籌:素食 | Infoshop | 圖書館 | 漫畫閣 | 音樂 | 放映 | 版畫-我們要建立一個陣地,讓相近的人得以聚首籌謀、交談思考、共同學習;與友伴共同生活,彼此庇護、照顧、給予身體及精神上的實質養份。
會主動通知用戶的地區連儂牆
「我地.市正」(Ourland Searching) 係一個街坊媒體。 用家可以查詢即時位置或選擇位置附近 1 公里內發生的社區事件: 公共設施 社區活動 社區議題 街坊可以隨時隨地「報料」: 匯報社區問題,仲可以一直跟進事態發展。
目前已經有 100 萬次配對成功,Timber 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樹皮配對服務,適合想要認識新樹木的人。把樹木當成你生活上最可靠的夥伴—無論你去到香港哪裡,這些樹木都在你身邊。
「撲水」係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將全港可供市民自備水樽免費斟水的地點標示在地圖上,鼓勵大家以自備水樽代替飲用膠樽水,以減輕膠樽垃圾圍城的問題。
年近歲晚,相信大家都會從不同途徑收集到許多公司團體的月曆,有時可能多得掛不完。但有些社區朋友卻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未能得到一份新一年的月曆年曆日曆,讓新年添上一些氣氛。 我們希望可以收集 2017年年曆/月曆/日曆,然後在區內免費派發,重新分配,讓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月曆年曆來送暖!
「香港公民」推動民間整理區議會撥款資料,以了解區議會的資源是否用得其所,能否回應社區需要。
地圖,反映人們之間的互動。不同的地圖提供了不同的資訊,有無可能將所有地圖滙在一起呢?
將香港中英文地址轉換成地區、街道門牌、大廈和坐標等各種組成部分
教師每天上課下課、上落樓梯,體力的消耗也不少。 我們在學校訪問了超過30位老師,結果大約一半老師也認為,身體上因每天授課影響最大的,是「聲帶」及「腰、腳」部份。 有見及此,我們設計了一個名為「教師伴侶」的產品—把「手杖」、「摺椅」、「藍牙話筒」三合一。老師平日可把它當作手杖,而於上課時它便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音響系統,老師更可把它變成椅子,坐在上面進行授課,一舉三得!
造一個滑梯放在我們的學校 To establish slides in our school to make it more fun-filled
五六十年代,人們愛在戲院門外聚首,大家吃小食、互相傾談。那時,大家賺到的薪金不多,不可以負擔戲票的費用,但門外,卻形成一個小墟市,成為大家交流資訊的地方。隨著現今香港發展,本應流傳下來的手藝因為缺乏學徒而面臨傳承的危機。因著學校獲得一部舊式電影放映機, 我們希望把學校打造成舊戲院,讓同學可品嚐快將失傳手藝的小墟市。我們希望學習不同的技藝,宣傳墟市文化,並善用校園位置,打造一個具傳統特色的公共空間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