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傘兵」,擔當承先啟後的角色,透過新藝城第五代傳人「遮王」追溯雨傘的起源及無數傘下的故事,讓人們認識製造雨傘的手藝,讓傳統文化得以保育、承傳;更盼望能夠培養人們惜物的態度,做個「負責任的消費者」! 除此之外,為了讓「傘的故事」得以延續,「天虹傘兵」亦肩負「突破」、「解難」的使命,創建「天虹雨傘」,像彩虹般守護有需要的人!
夢想家園的服務對象是一群有機能退化或因病而失禁的長者。為改善長者健康狀況,我們期望以現代化的設計去改善傳統尿片:尿片弄髒後會亮燈、有音樂或有智能的提示,提醒家人或護理員更換尿片,避免長者皮膚出現敏感或受損。
香港被譽為是個中西薈萃的國際城市,融合了多元文化和宗教的繁華都市。但一直以來,這個城市中各個少數族裔的文化、傳統和習俗都不被認識和了解。浸信會天虹小學一班高年級的小學生希望打破文化隔膜,走入不同文化世界,學習其他人的傳統和生活習慣,並創立一個國際性節日,設立多項新興節日的「習俗」讓香港成為第一個慶祝這個多元文化的節日,希望世界各地能於同一日或季節中,一起慶祝文化共融和聚會!
目標是創造一個自動化垃圾箱,取代傳統垃圾箱。提供自動開關、自動消毒、閃燈預報清潔提示等等,利用科技改善衛生,衛生讓生活環境更舒適。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夢想,但當逐漸長大,夢想慢慢變成幻想,然後變成空想。為免日後留有遺憾,今次我們希望滿足內心壓抑已久的正義感及維護和平,做小偵探緝兇,把犯人樣貌特徵繪畫出來,透過傳統的人臉拼圖技術,希望能將他們繩之於法。
計劃目的: 1)透過互動活動,讓長者重獲兒時樂趣。2) 透過兒時玩具,讓長者多作手腦運動。3) 透過 <抓子大賽> 鼓勵長者每天練習。4) 把中國的傳統玩意,由長者傳承兒孫。5) 改善婆孫及家庭關係,增添和諧氣氛。 希望幫助的對象 1)年齡介乎 60 – 80歲的長者
五六十年代,人們愛在戲院門外聚首,大家吃小食、互相傾談。那時,大家賺到的薪金不多,不可以負擔戲票的費用,但門外,卻形成一個小墟市,成為大家交流資訊的地方。隨著現今香港發展,本應流傳下來的手藝因為缺乏學徒而面臨傳承的危機。因著學校獲得一部舊式電影放映機, 我們希望把學校打造成舊戲院,讓同學可品嚐快將失傳手藝的小墟市。我們希望學習不同的技藝,宣傳墟市文化,並善用校園位置,打造一個具傳統特色的公共空間
“街友守望Assemble” 期望跳出傳統社福機構或僵化或不對等施受關係,立足於“同行者”的水平位置,與露宿者一起建立身份及社區認同,一起親力親為改造自己社區,印証自信與尊嚴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