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傘兵」,擔當承先啟後的角色,透過新藝城第五代傳人「遮王」追溯雨傘的起源及無數傘下的故事,讓人們認識製造雨傘的手藝,讓傳統文化得以保育、承傳;更盼望能夠培養人們惜物的態度,做個「負責任的消費者」! 除此之外,為了讓「傘的故事」得以延續,「天虹傘兵」亦肩負「突破」、「解難」的使命,創建「天虹雨傘」,像彩虹般守護有需要的人!
水母已在地球上繁衍超過6.5億年。牠們比恐龍更早出現,牠既是掠食者,亦是其他動物的獵物,所以在食物網中很重要。氣候變化和污染已經改變了某些水母品種的數量,繼而影響了其他動物種群的發展。??式宏水母間??將為同學和社區提供一個學習海洋生物知識和提高保育海洋意識的好地方。
風吹樹倒......是必然的事嗎?有沒有辦法於颱風前防患未然呢?如果大風吹,樹倒不再,能實現嗎?
「香港+房屋=土地問題」,不只是香港人面對的問題,更是香港鳥要面對的問題。縱然,香港鳥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然而「人言可畏」:一句「好臭」,康文署立即派人砍掉大埔的鷺鳥家;一句「禽流感」,牽起歌手藍奕邦為其屋外喜鵲鳥巢的捍衛戰。究竟,何處是吾家?何處是鳥居?我們F3 今翅友屋鳥只想保育雀鳥的棲身處,讓香港鳥,有香港家,在香港生香港鳥B。
人們每天不知不覺掉棄無數膠飲管,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估計香港人每年掉棄約17億支膠飲管,人類數分鐘的方便,卻對大自然造成極大的破壞。 每天有無數膠飲管被掉於海洋或郊野,動物因誤食而生病受害,甚至死亡。大量塑膠入侵自然,最後人類無可避免會自食其果。 因此,為地球,為人類,為動物,我們應該減用膠飲管,一同向膠飲管BYE BYE! 請大家支持!
從UN17選出主題:海上與陸地生態保育,讓孩子從繪本故事中發現世界環境問題,從網上資訊理解世界生物共同面對的問題;十三個孩子漸漸投入議題,想方設法希望解決問題:一方面建立動物救護車,一方面將學習歷程製作成短片或繪本,希望既能有具體行動來幫助被人殘害或環境污染下掙扎求存的動物;另一方面,又可以為動物發聲,引起公眾關注。
大「自」然和「動」物的保育。
我們希望研發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讓用家看到不同種類的動植物時可以使用手機將其影下。應用程式會進行圖像識別並判斷相中的是什麼物種。 除了即時提供有關於物種的知識外,收集了的數據更會被存在應用程序的伺服器上,這可以幫助科學家收集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數據並有助於生態保育工作。 此外,如果相中的物種有可能對用家構成威脅,應用程序會提醒用戶並建議其應對該採取的措施。
隨着環境被人類污染和破壞,令到越來越多的動物失去食物、失去家園;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對稀有動物進行濫捕,帶來傷害。我們認為要改變這個狀況,應該從教育做起,所以我們希望能成立一個偶劇團,用布偶帶出一個個的保育小故事,教幼稚園的小朋友和學校的同學們保護瀕危動物的重要性
自從「山竹」襲港後,城市樹木不斷倒塌,無數雀鳥失去家園,因此我們決定製作人造鳥屋保育雀鳥,以堅固耐用及科學的設計,讓雀鳥能於其中抵禦強風來襲;同時,為讓同學了解雀鳥生態,希望同學能到不同保育機構參觀交流,以合力製作出適合雀鳥的居住環境,例如能讓雀鳥孵化、提供餵飼和即時直播視察裝置等,為雀鳥造出安穩舒適的家。
此聯絡電郵會顯示在訊息中。